科技创新护“三农”
——访市人大代表、灯塔市农技推广中心植保站站长赵红梅
“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,看得最多的是农田,打交道最多的是农民,所以农民的心声我最懂,既然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就要积极把农民的心声带上去,把更多惠及农业农民的政策传达给他们。”赵红梅说。
自1992年参加工作以来,赵红梅便一直坚守在农技推广第一线。每年春节后开始,一直到9月份秋收结束,是她最为忙碌的时候。播种前辗转各个乡镇进行技术培训、育苗期开展技术指导、农作物生长期下乡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……“其实我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农民。”赵红梅坦言,因为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,她都耕耘在农村,就像一个农民一样。
从风华正茂的女大学生,到如今步入中年,赵红梅最美的年华始终伴着泥土的芳香。即使晒得皮肤黝黑,即使没机会穿高跟鞋,她依然乐此不疲,因为青春的闪亮远不止这些。“干我们这行,其实挺怕断档,因为上一年的土壤、气候等因素对研究当年的病虫害有重要的参考价值,一旦离开一线岗位,再回来就面临着重新学习。” 25年的坚守在这云淡风轻的讲述中,让人品咂出甘之如饴的快乐。
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,赵红梅养成了朴实、爽朗的性格。治得了病虫害、调得了村民纠纷、能乐呵呵地与众多农户打成一片,也能一本正经在全省、全国的专业化防治会议上作典型发言。“别看我48岁了,真坐不了办公室,呆不住,还是让我在一线吧,辛苦点习惯了,主要还是快乐。”赵红梅说。
灯塔是全市乃至全省重要的粮食产区,因此农业植保工作尤为重要。作为这一领域的带头人,赵红梅始终对这份事业保持着不曾动摇的初心。每一年,她都力求植保工作有所突破。2017年,灯塔市完成水稻飞机防治任务15.2万亩,创新了植保病虫害防治方式的模式,受到广大种粮大户的肯定,同时,大力推广的水稻绿色防控技术已经达到1万亩。“减少稻田农药使用量是我们目前一项重要工作,所谓绿色防控就是应用农业、物理、生物等手段防治水稻病虫害,2017年推广的万亩绿色防控就非常成功,基本达到了化学农药零使用。”2013年至今,赵红梅累计争取到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资金800余万元,总防治面积56万亩次,每亩节约防治资金10元,增收110元以上。自2001年开始,她连续15年被辽宁省农委评为植保工作先进个人,2010年灯塔市也被农业部确定为“全国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百个示范县”之一。
把“农”字放在心头,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民服务一辈子,是赵红梅不变的人生信条,2018年,她的工作目标依然清晰,建立四个高标准病虫害测报点,以便准确、及时开展防治,继续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驾护航。